第74章 第 74 章_开局一个新手村
笔趣阁 > 开局一个新手村 > 第74章 第 74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4章 第 74 章

  第七十四章

  叶兰亭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美洲亚马逊河流一带生长的橡胶树,从被人发现它的作用,到橡胶的作用沿用到各领域的形成历史。

  以前的人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采集橡胶,将树皮隔开一条条螺旋状的口子,等到一个晚上过去,就会从被割开的树皮流出乳白色的胶汁。

  傍晚,叶兰亭带着几个手脚勤快的妇女,来到山上,拿着砍柴刀和木盆,将橡胶树的树皮割开,然后将木盆放到流口的树根底下,等着第二天早上来采集橡胶。

  村妇们不知道这种树皮流下的汁液能有什么作用,但既然村长说有用,那就一定是有用的。

  落日山可真是一座宝山啊,如果不是人力和工具有限,叶兰亭真想带着村民往更深处去开发。

  “好了,将树皮这样割出几圈后就把盆子放在下面接着就行了,明天再来收,就能看到流出来的橡胶汁液了。”

  “村长,这个叫橡胶的树,流出来的水到底有什么作用啊?”

  “用处可大了。”叶兰亭带着一顶斗笠,笑着对大家道:“像最简单的,小的可以做胶鞋,皮球,手套,暖水袋啊什么的,大的东西可以做轮胎,床垫,救生圈这些,要是技术先进,还可以做气垫皮划艇,总之,在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电器通讯、日用品、运动产品,都能用到它,这可是一个宝贝。”

  大家都惊呆了,就这树皮上流下来的一点点乳汁,竟然有那么大的用处?

  “所以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橡胶树。”

  叶兰亭说完,大家割树皮的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一个错手就把这些‘宝贝树’给弄坏了。

  有了橡胶后,叶兰亭就一心扑在这上面了。

  她每天都去收集橡胶,一点一滴的累积,几天后,终于收集到满满两桶的生胶。

  她回忆着在纪录片上看到过的以前人们在没有先进技术的时候是如何提炼胶质的,试着对这些液体橡胶进行加热提炼。

  然而头两次因为缺少配合剂,叶兰亭的提炼失败了。

  后来她去找了周先生,周先生听完她的需求后,给了她几包五颜六色的粉末,对她道:“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要的东西。”

  叶兰亭不是化工生,她没法光靠辨别颜色和形状来分辨物资,于是她又试着将那几种矿物质一样一样调配到液体橡胶里,就这般连续失败了七十几次后,只剩下最后半桶橡胶时,叶兰亭的液态固化实验成功了!

  她将加热提炼后的橡胶做出了一双足够小朋友穿的大小的胶雨靴。

  这是她做出的第一双雨靴!

  “哈哈哈我真是太厉害了!”叶兰亭激动得不行,当即决定,在第二天的科学实验课上,给学生们演示她提炼液体橡胶到固模成型的过程。

  在第二天的科学课上,叶兰亭将实验工具搬到讲台上,给班上的学生演示,周先生、柳先生他们都来旁听叶兰亭的科学课了。

  看完她的演示后,学生们都发出赞叹的声音,院长姐姐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想到用树脂做出鞋子来!

  周先生也虚心来向叶兰亭请教,橡胶树脂加热凝固究竟是何原理。

  叶兰亭完全不藏私,将她知道的理论如数告诉了周先生,她相信,以周先生的大才,只要理解了这个原理,就可以用橡胶做出比胶鞋更有用的东西。

  周先生听完,若有所思地抚着胡须,道:“原来如此,村长可否将刚采回来的两桶橡胶给我试试?”

  叶兰亭巴不得呢,大佬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当然可以了,周老您要用,我让她们把山上刚割的几桶橡胶都给您送来。”

  “那就多谢村长了,我尽力试一试。”周老笑眯眯点头。

  叶兰亭看了眼讲台上自己做出来的那双丑了吧唧的雨靴,非常期待周老巧夺天工的作品。

  拿到新割的几桶橡胶后,周老便带着几个他的得意弟子在实验室里倒腾起来,好几天都不见人影。

  而另一边,叶兰亭又开始忙着另一件事了——土豆的采集。

  春土豆两个月前种下去,到了入秋后的十月,成熟了。

  刘大娘来汇报,说是昨天她去挖土锄草时,瞬间扯了一根土豆藤出来查看,看到根须上结了好多拳头大小的黄泥巴果子。

  她不知道是那是啥,毕竟以前没吃过,但土豆是村长让种的,现在结果了,她便第一时间来禀报村长。

  叶兰亭大手一挥,戴上斗笠,抗上锄头:“走!带我去看看,我的土豆长的怎么样了!”

  上了后山的沙地,叶兰亭挥着锄头挖出一颗土豆藤,伸手一扯,果然有一串新鲜带泥的土豆滚出来,大的小的都有,大的比鹅蛋还大,小的只有鸟蛋大。

  “村长,咋样,这种地果是只长这么大吗?”刘大娘以为土豆也是属于红薯的一种,因为去年冬天收红薯时个头结得非常大,现在看到土豆有大有小,但却比不过红薯的个头,心下还有些失望,觉得是自己每种好,害得它们收成不好了。

  叶兰亭说:“已经差不多成熟,可以挖了。”

  刘大娘捡起那几颗只有鸟蛋大笑的土豆:“可是这才这么小,这咋吃啊?”

  叶兰亭一笑:“刘大娘,这你就不懂了,大的土豆有大的吃法,小的有小的吃法,我觉得这种小的吃起来还更香呢!”

  她至今都无比怀念小时候外婆给她做的一道椒盐小土豆,吃起来又香又焦,是她童年记忆里最爱的一道菜了。

  既然叶兰亭都说可以挖了,刘大娘也没什么意见了,第二天,她带着菜园子的七八个大娘,开始采挖地里的土豆。

  土豆很快一筐又一筐的运送到山下村子里。

  那边,叶兰亭已经在和哑娘招娣她们研究土豆的吃法了。

  “炸薯条!”叶兰亭说,“可以在炸鸡店新推出一样吃食,就是炸薯条。”

  炸鸡的零售价位偏高,一般的老百姓消费不起,但炸薯条却可以卖到低价位,三文钱一份,人人都能买得起。

  除了制作成商品的,剩下的都会留下来,一半发给村民,一般留在食堂,当做公餐供应食物。

  既然要做公餐,叶兰亭就把她能想到的土豆的吃法都告诉了哑娘。

  新挖出来的土豆是最好吃的,可以炒土豆片,土豆丝,土豆泥,还可以和排骨熏肉一起做成土豆骨头汤,等到存放到一定时间的土豆,口感会微微变软绵,这时候用来做一些红烧或者爆炒是最好不过的,绵软的老土豆用来黏成碎泥后蒸土豆饼,切丝混上鸡蛋液和面粉炸来也很好吃。

  总之吃法多多,既能饱腹,还补充能量。

  哑娘的厨艺和开发能力已经到了光听叶兰亭口头形容就能意会的程度。

  她对叶兰亭手势比划:“村长,我试着做几样,晚上你来尝尝,看看行不行。”

  叶兰亭给她回了个‘ok’的手势,哑娘抿唇一笑,也同样回了她一个这样的手势。

  哑娘觉得那些细小的土豆看起来像没长大的,还没长大就被挖出来了,她觉得挺可惜的,就先用那些迷你土豆试着做了一道椒盐小土豆。

  因为她听村长说,她最想念的就是这道菜。

  现在村里有了盐矿,做菜最不缺是自然就是盐了,因为盐多了,哑娘还无师自通地研发出了各种盐焗的菜色,所以做这道椒盐小土豆对她而言,不在话下。

  第一锅椒盐土豆因为事先用水煮过了,所以哑娘炒出来后土豆不够焦脆,外面的皮倒是焦黄了,可是里面吃起来却不够紧致弹牙。

  这一锅实验的土豆,虽然不够成功,但也没浪费,被围在炤台边的几个孩子当做零嘴给吃完了。

  孩子们不挑嘴,吃得直吮手指,连连说好香。

  哑娘又开始炒第二锅,这次她吸取经验,没有再事先将土豆先水煮,而是直接用干煸的方式将土豆煸至金黄色,然后加入粗盐翻炒,一直炒到村长说形容的表面焦黄,内里酥软。

  她用筷子夹起来一个放到嘴里尝了尝,嗯,好像已经达到了村长的要求。

  哑娘用最快的速度,从自家灶房赶到叶家院子,敲响了叶兰亭的房门,将那盘刚刚出炉的椒盐土豆递给她,满含期待请她尝试味道。

  已经刚刚刷牙洗脸躺下的叶兰亭:“……”

  虽然她很怀念小时候吃过的味道,但其实也没有这么急的。

  不过看着哑娘期待的眼神,叶兰亭还是拿起筷子,借着屋子中昏黄的烛光,见到盘子里的小土豆被煸得一个个金黄焦圆的,散发着诱惑的香味。

  叶兰亭捻起一颗放入嘴里,顿时眼神一亮!

  就是这个味道!

  “唔唔唔,好好吃,好香啊,哑娘,你怎么这么厉害,我只是跟你形容了一下,你居然就完美复刻了我童年的味道!”

  叶兰亭好吃到跺脚,一颗有一颗,飞快地往嘴里放。

  哑娘满足地笑了起来,看着叶兰亭吃得这么香,心里也很高兴,没有什么能比村长喜欢吃她做的饭菜更值得她高兴的事情了。

  她将整个盘子递叶兰亭,比划道:“这盘都是村长的。”

  “谢谢你,哑娘!”

  第二天,村里食堂推出了三道新菜色,炒土豆丝,锅贴土豆泥,还有椒盐小土豆。

  不管是大古村的村民们,还是外村来务工的工人,又或者是不远千里来大古学院的学生们,每天中午都要在食堂吃饭。

  今天新推出的这三道菜是最受欢迎的,排队打饭时,有三道土豆菜的桌子排了最多的人,后面的人还没排到,盆子里的菜就被打完了。

  没打到土豆菜的人都抱怨:“我们还没吃到呢。”

  “是啊,听说这个土豆是叶村长让人种的新品,我们还没尝到味儿怎么就没啦!”

  那些来得早的人,端着自己的饭盒,吃着香喷喷的土豆丝和椒盐小土豆,脸上的表情可满足了。

  不得已,哑娘只好临时让后厨的几个婶子赶紧开火,再加做三份。

  她手起刀落,将土豆丝切得又细又均匀,另一边的大锅里猛火开灶,洗得白白净净的小土豆下锅煸炒,另一边,土豆丝爆火翻炒,香味扑鼻而来,小锅里,用水煮熟的土豆起锅压扁,土豆泥瞬间成型。

  等在食堂外打饭的村民都看呆了,哑娘竟是一个人同时操作三口锅,竟然还有条不乱。

  厨神啊简直是!

  叶兰亭今儿来得早,她就是为了前来观察村民们对土豆的适应状况如何,如果村民不喜欢土豆,那说明土豆进入市场后反响也不会很好,如果村民们都喜欢吃,明天就可以加大产量种植。

  但万万没想到,土豆居然这么受欢迎,还得哑娘加餐才行。

  等没吃到土豆菜的村民都心满意足打完饭后,叶兰亭也吃完了。

  她将饭盒拿到水槽洗干净后放回碗柜里——饭盒,碗柜,这些东西都是当初学院落建后叶兰亭规定制作的。

  在村里的公用便民食堂吃饭,全都用食堂统一的木饭盒,只准在食堂吃,不准浪费和打包,吃完后每个人要洗干净自己的那幅碗筷,不给后厨的厨娘增添工作量。

  那一百个外村的学生来了以后,也是同样遵照这个规定,到了吃饭时间,就自己来食堂排队去餐具,打了饭以后在食堂的餐桌上找位置坐,吃饭完后又洗干净自己的碗筷放回碗柜,才能离开。

  因为食堂每天中午都起码有两三百人吃饭,渐渐地,食堂也成了大家消息流通的地方。

  叶兰亭离开之前,就顺便对村民宣布:“大古村村民明天到村部大楼前的坝子集合,大家按户头人口来领土豆了!”

  一听村长宣布要发土豆了,大古村村民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所有的外来工人和求学学生:“……”

  好羡慕,大古村的村民居然可以免费领到这么好吃的土豆。

  唉,今天也在想破脑筋,到底要怎样才能成为大古村村民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